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第53节(1 / 2)





  “还真没有。”她已经一点儿也不紧张了。

  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杨瑾拿出那几本书,“在一家旧仓库里找到的……”

  “襄平县在宋代时期的历史资料, 真是难得呀!这几年我一直在做这方面的研究, 最需要这些了。”张副县长珍爱地捧起书, “走, 我们去书房吧。”

  副县长家很朴素, 甚至比不上小郭家,却有一个特别大的书房, 书架把墙全遮住了,中间放着一张写字台。大家坐在写字台周围说话,鲁盼儿便知道了襄平县的许多历史事情,原来她的家乡襄平县曾经发生过那么多重要的事件,有过那么多风云人物……

  鲁盼儿正听得入迷,杨瑾却笑着站起身,“我们该走了。”

  张副县长抬起手腕看看表,“居然这么晚——是该走了,县委大院要锁门了。”说着打开书柜,拿出一个信封,“小鲁,送给你的。”

  看起来里面装着钱和票证之类的,鲁盼儿赶紧摆了摆手,“我不要。”

  “不能不要!”张副县长硬塞到了她的手中,长长地叹了一声气。“还是在抗战的时候,我跟着老师和师母辗转到了后方,他们把我当成亲儿子一样。现在老师唯一的小儿子到了襄平,不用说接到家里,就连公开承认都不能。”

  杨瑾就笑着说:“我已经得到师兄很多帮助了。而且,这样对我们都更好。”

  鲁盼儿能理解,“我结婚时舅舅没有过来,就是因为怕影响我。”

  “不会一直这样下去,形势迟早会好转。”张副县长拍拍杨瑾的肩膀,“你在农村参加劳动的同时,一定不要忘记读书。”

  “我一直坚持学习,师兄上次给我的书目已经都看完了。”

  “很好。”张副县长又转向鲁盼儿,“希望小鲁老师也不要被生活琐事缠住,还能不断进步。”

  感觉到张副县长对杨瑾和自己殷切的期望,鲁盼儿就郑重地答应,“我会努力的。”

  张副县长便将他们带来的东西提了出来,“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东西带回去。”

  鲁盼儿当然不肯,“我们红旗九队是工分最高的生产队,家里不缺粮食,这是自留地里种的。”

  “盼儿第一次过来,她亲手种的粮食,师兄务必收下。”杨瑾也说。

  “小鲁第一次过来,我就破例了,”张副县长勉强留下东西,却严肃地说:“下次再来,什么也不许带了。我虽然停职了,可待遇和工资却还保留着,一个人根本用不了。”

  师兄家里只有他一个人,鲁盼儿也没有看到其他人的照片或者用品,心里很是疑惑,却不好问,只能答应着,“我们日子过得也不难呢。”

  “红旗公社偏是偏了些,但民风淳朴,还是不错的。你们就在那里好好学习,好好劳动。”

  “好的。”

  从襄平县回来,红旗九队的小学就开学了。

  鲁盼儿回到学校上课,杨瑾则准备盖房子。

  鲁家本来就在生产队的边上,可吴队长给杨瑾划的宅基地还要更向西一些,紧紧靠着山,与其他人家隔了一片玉米地。

  社员们都说位置偏僻,吴九爷就说:“挑了离队部和大路这么远的地方,一定是二狗子故意的,村里也不是没有别的空地,我去找他!”

  杨瑾和鲁盼儿急忙拦住,“整个红旗九队才多大,能远到哪里?而且那边人家少,清清静静的也不错。”

  “杨老师是北京来的人,鲁老师也去过上海见过大世面,既然觉得那里还行,那就这样吧。”吴九爷就问:“你们是想盖土坯房还是砖房呢?”还在杨老师和鲁老师结婚的时候,吴九爷就说过要帮他们张罗着盖房子,现在果然主动出面了。

  担心他们不懂,吴九爷就又细细地讲给他们听,“土坯房看起来不好看,但住着也一样,买的料少,大家出把力就盖出来了;砖房就贵了,买砖就要好几百块钱。”

  “还是盖砖房,”杨瑾就说:“我前些天到襄平县定了红砖和一些木头,过几天就能运来。”

  既然杨老师定了砖,吴九爷就笑着说:“砖房当然比土坯房好,又结实又亮堂,还省了打土坯。”又感慨地说:“现在盖砖房的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不大会打土坯了。”

  宋大夫就笑话他,“吴大爷打土坯最行了,如今闲着,不如打些土坯重新盖个土坯房住!”

  九队大部分人家都住上了红砖房,住土坯房的没几家了,都是些困难户、五保户什么的,于是吴九爷就向宋大夫嚷道:“你才去住土坯房呢!”

  “我又没想打土坯,当然也不想住土坯房!”

  大家看着两个老头儿斗嘴,嘻嘻哈哈地笑。

  斗了嘴,吴九爷精神倍增,就发下号令,“趁着春耕前,先把房子盖起来,村里男人有空都来帮忙,也不用工钱,你家每天只要招待一顿饭就行。”

  这正是红旗九队的规矩,不论谁家遇到盖房子的事,都是全村人一起来干活,不算工钱,但要招待饭菜。

  不过,盖房、结婚之类的大事也约定俗成由队长张罗,因为吴队长在红旗九队不得人心,所以吴九爷才会出面。

  杨瑾和鲁盼儿就赶紧答应,“当然要招待饭菜的。”

  “鲁老师平时上课,就让我儿媳妇帮忙做饭吧,”

  “小春婶儿茶饭好,我原来也想请她帮忙呢。”鲁盼儿笑着点头,又说:“这么多人,恐怕小春婶儿一个人忙不过来,再请蔡颖姐过来打个下手怎么样?”

  虽然帮忙做饭与盖房子一样都不要工钱,但能免费吃一顿饭,而盖房子招待大家的饭菜自然是好的,鲁盼儿就想着蔡颖一个人开伙不容易,又不好每天叫她到家里吃饭,如今有这个机会,便将她加上了。

  吴九爷心里雪亮,“鲁老师说的不错,她们俩个人更能宽裕些。”

  既然说定了,就约好动工的日子。

  鲁盼儿与杨瑾到公社买酒买烟买肉,又找陈婶儿等几家换了些鸡蛋和大米,一切准备停当。

  家里招待的饭菜好,大家愿意来干活,也肯下力气,没几天,地基就挖得差不多了,接着墙便一天天高了起来。

  第90章 双喜临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