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第116节(1 / 2)





  我知道,他们瞧不起我这个农村老太婆。”

  虽然章丽雯有很多缺点,但是鲁盼儿却不会与周大娘说她的坏话,只做没听到,转头帮女儿整理衣服。

  周大娘并没有受到影响,又继续说着,“反正我每天都做了饭菜,她自己不吃,总不能怪我吧。”

  提了卷心菜去了厨房,一会儿又回屋里取了白面和玉米面,和在一起蒸馒头。

  章丽雯最痛恨吃玉米面了,这样的馒头也是经常惹她生气的原因,可是周大娘就是一直坚持这样做。

  鲁盼儿摇摇头,带着梓嫣去接梓恒,顺路在商店里买了菜,二斤豇豆二斤西红柿,又买了半斤肉。

  这时节豇豆是很常见的菜,很少断货,很显然周大娘撒了谎。

  她之所以不买,鲁盼儿估计是因为豇豆八分钱一斤,是最贵的青菜;而卷心菜一斤只要二分钱,是商店里最便宜的青菜。

  出了商店,鲁盼儿又给两个孩子每人买了一根雪糕,哪怕先前家里不富裕的时候,她也尽量让家里人吃得好一点儿。

  好东西吃到自家人肚子里,又不浪费,她很舍得的。

  其实,周华和章丽雯两人都有工资,条件并不差。

  章丽雯怀着孕,表面看丈夫体贴,婆婆特别来照顾,家里又有一堆零食,其实却吃不上可口的饭菜;而周大娘也不是表面看起来那样热情善良的人。

  正想着这些闲事,却在在胡同口的公交车站前遇到了章叔和章婶儿,两人各提一个网兜,里面放着两个大饭盒,又有桃子、杏等水果,鲁盼儿便笑着招呼,“又来看丽雯?”

  “是呀,”大热天的,章叔出了不少汗,从兜里拿出一块手帕擦擦,“因为插队,丽雯的身体一直不大好,怀孕后反应又特别重,现在营养跟不上,我们真是不放心!”

  在农村参加劳动其实是一种锻炼,就像杨瑾,他当初到红旗九队的时候还是一个瘦弱的少年,现在衣衫下面尽是强壮的肌肉。

  而章丽雯真正参加劳动的时候并不多,身体不好也未必与插队有关。

  当然,再提当年的事并没有用,鲁盼儿就笑着说:

  “这些营养品虽然好,可也要好好吃饭才对。”

  “我们何尝不知道呢?”

  章婶就说:

  “可是周华的母亲特别小气,从来舍不得买肉买鱼,做的菜很难吃不说,主食还天天做粗粮,丽雯根本吃不下,只能我们来送了。”

  周大娘说章丽雯家的坏话,而章婶儿又说周大娘的坏话,鲁盼儿都一样对待,笑一笑就过去了。

  自己身为外人,说什么都是错。

  晚上,家里做了大米饭,肉炒豇豆、白糖拌西红柿,鲁盼儿吃着饭,小声将今天看到的告诉了杨瑾,又说:

  “我到商店里看到豇豆,想也没想就买了许多,菜做好又盛了两盘子,可是犹豫再三还是没有送。”

  之所以下意识多买了豇豆,其实还是觉得章丽雯可怜,想帮她。

  但是,一味好心,却未必有好结果。

  一盘炒豇豆不算什么,可杨瑾也赞同,“周家人很复杂,不送是对的,我们少与他们来往。”

  ※※※※※※※※※※※※※※※※※※※※感谢墨柒柒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9-09-04 20:48:42黄泉引路花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9-09-05 13:59:57

  第178章 承认错误

  一天下午, 王玉竹带着一位中年男子过来。

  鲁盼儿只当她帮自己介绍的顾客, 便笑着招呼, “师傅,要做什么样的衣服?”

  “这是赵老板,不是来做衣服的, 不,他其实也是来做衣服的!”

  王玉竹说着就笑了, “我这是说绕口令呢——是这么一回事儿, 赵老板租了我家的房子开服装厂, 现在缺做衣服的人手,我就想到了你。”

  赵老板事先看过鲁盼儿做的衣服,对她的手艺很满意, 眼下见人又俏丽能干, 就笑着说:

  “到我们厂里做衣服吧,每个月给你五十元工资。”

  五十元的工资不算少了,国营工厂的工人多半都挣不到这些钱, 可却吸引不了鲁盼儿, 她自己开裁缝店,虽然有淡季旺季, 但平均起来每个月总能挣七八十元钱,又能顺便带着梓嫣, 接送梓恒。

  于是她便笑着, “家里两个孩子都小, 我爱人还在学校上学, 回家很晚,到别人厂里上班总不大方便。”

  赵老板原是服装厂的工人,先前也曾在家里帮人做衣服,对行情还是很了解的,便知道工资给得少了,“若是嫌钱少,我可以再加,每个月六十元怎么样?”

  六十元这个数儿还是差不多的,恰好搬家后来做衣服的人少了,接一份固定的活儿倒也不错,鲁盼儿笑着给赵老板和王玉竹倒了茶水,“赵老板是好心,按说我就应该答应了,只是我家小女儿刚两岁,明年才能上幼儿园,家里离不了人——赵老板看看这样行吗?

  我把厂里的活儿拿回家里做,做好了再送过去,其实也与在厂里一样,我也能继续带着孩子。”

  赵老板想了想,“要是在家里做,就按件计算,一件衬衣加工费三角钱。”

  “是裁好的衬衣?”

  鲁盼儿不解地问:

  “我只负责缝纫?”

  “对,是裁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