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第240节(1 / 2)





  也许,这样是最好的吧。

  陈建军心里说不上的复杂,突然想起自己的职责,“对了,我替你联系孙厂长吧,他今天一早就来上班,我在门卫看到了。”

  “谢谢。”

  鲁盼儿点点头,进了大门向厂区走去,半路遇上收到消息迎出来的孙厂长,笑着招呼,“顺便过来了,我们一起看看新产品吧。”

  董事长是著名的服装设计师,对编织行业也了如指掌,她还很喜欢把编织因素带入设计的服装中,对新产品一向特别关心。

  孙厂长便直接进入主题,“这批马海毛质量特别好,毛质柔软,纤维细长,织成产品档次非常高,就是不同批次容易有色差,我们正在想办法……”

  “你可以申请一批经费,组织技术人员集中攻克……”

  孙厂长原是搞技术的,马上摩拳擦掌,“要是能申请到经费,我就打算请几位纺织行业的专家,只要突破了这个瓶颈,所有的编织厂都要抢我们家的线了。”

  毛线厂比编织厂大了几倍,生产线也多,转了一圈已经过了中午。

  孙厂长就张罗,“我们去平安大酒店吃饭吧。”

  平安大酒店是这一带最好饭店了,而且谁都知道平安大酒店的女老板是董事长的同学兼好朋友,董事长每次回来都要过去。

  “下午我还有事儿,今天就算了。”

  鲁盼儿笑着说:

  “去食堂吃吧。”

  董事长去食堂,也是在考察工作,孙厂长又赶紧介绍,“我们食堂弄得不错,自助餐,每天早上有粥、馒头、包子、小菜、豆浆;中午晚上都有四五样主食,四五个炒菜,四五个拌菜,两三样炖菜,员工反应都挺好。”

  食堂也是新建的,一长溜餐台上摆着米饭、馒头、包子、几大盆炒菜、几大盆的炖菜……

  鲁盼儿拿着不锈钢托盘,盛了大米饭和两样菜,又打了一碗蛋花汤,一抬头发现头戴白帽,身穿白衣,正在一旁添菜的服务员竟是吴红。

  吴红早看到鲁盼儿了,她正送新新菜上来,想躲又没法躲,此时脸憋得通红,赶紧低头示意,“董事长好!”

  看来毛线厂确实为襄平县增加了不少工作岗位,才一会儿的工夫,自己竟已经遇到两个过去认识的人了。

  鲁盼儿客气地点点头,“你也挺好的吧?”

  吴红大约是紧张了,把鲁盼儿这句普通的寒暄当成问话,赶紧回答:

  “前几年不怎么好,农村没分到地,县城里没工作,万红宇又与我时常打架。

  后来我们离婚了,我就到毛线厂找到这份工作,工资还行,吃饭住宿又不要钱,也算不错了。”

  突然她又想起来,“前些时候我爸他们带着大壮去北京,我可没去,还劝他们来着。

  他们就是不知足,有了房子,又有了好工作,还闹什么?

  现在还不是鸡飞蛋打!”

  去北京找蔡颖闹事的人中确实没有吴红,吴家一直重男轻女,当初对吴红好,也是因为她嫁了县长的儿子。

  自从万家不行了,想来吴家对女儿也不会太关心。

  方才听吴红的意思,她住在毛线厂的宿舍,并没有与娘家人住一起。

  可那些也与自己无关呀,鲁盼儿依旧觉得无话可说,便道:

  “那就好好工作吧。”

  “是啊,我反正没有孩子没有家,只要有机会就加班,毛线厂加班费挺高的,攒起来买个房子……”

  吴红说着说着发现许多员工都用羡慕的目光看着自己,能跟董事长聊天,真是很荣耀的事呀!

  她不再尴尬,反而发兴奋起来,“你还不知道吧?

  万红英说什么也不肯在毛线厂上班,提前办了病退在家,什么也不干。

  明明她儿子上学,正是花钱的时候呢。”

  “噢,”鲁盼儿差不多忘记万红英了,更不关心她如何,见吴红意犹未尽,找了个借口,“你忙吧,这么多人都等着打饭呢。”

  坐在方形的塑料桌前,孙厂长就笑着问:

  “过去的同乡?”

  董事长正是襄平县人,大家也都知道。

  “原来一个村的。”

  “我来襄平县之后,听了董事长许多传说呢。”

  孙厂长是外地人,应聘到毛线工作,很佩服这个有着许多传奇故事的女老板。

  “传说的东西,不可全信呀。”

  鲁盼儿一笑。

  “但也不可不信。”

  孙厂长果真信了几分的。

  鲁盼儿无可奈何,低头专心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