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零之娇后妈与冷丈夫第127节(2 / 2)

  王静芳到了已经有一会了,正坐在饭桌前想事,听到声音抬起头,就看到个过分年轻的女孩子出现在门口。

  “苏婷?”王静芳问,没有喊苏婷的笔名。

  苏婷点头,笑着说:“您就是王姐吧,您什么时候来的?”

  “刚来一会,没坐多久。”王静芳起身走到苏婷面前,给了她一个拥抱后道,“你今年多大,看起来比我想象中年轻多了。”又抬头看向贺东川,“这是你丈夫吧?”

  “二十三。”苏婷说着将身后的人拉到旁边,介绍道,“对,他叫贺东川。”

  “贺同志你好。”王静芳点点头,并没有伸出手。

  贺东川也没有跟她握手的意思,只点头回应:“你好。”

  互相做完自我介绍,王静芳便邀请夫妻俩坐下,包间里是圆桌,她和苏婷两人没有挨着坐,但互相之间离得并不远,贺东川则挨着苏婷坐。

  坐下后,王静芳将菜单推给两人,笑着说:“这家锅底都是清汤的,不知道你们吃不吃得惯?”

  “都行。”

  王静芳点头,又道:“我点了两份羊腿肉、一份牛腿肉……”念完点的菜说,“这里面你们要是有不吃的可以说,现在还能退菜,菜单你们再看看,加菜也可以。”

  苏婷面不改色说:“我什么都吃。”

  贺东川闻言唇角溢出一丝笑,被苏婷看一眼,赶忙抿下唇角,一本正经道:“对,我们什么都吃。”

  至于加菜,苏婷觉得王静芳点的菜品挺多,种类也齐全,荤的素的都有,其中还有份面条,能当主食了。

  菜加多了浪费,一道菜不加又显得拘谨,苏婷就看着菜单选了样点心,再让服务员上一扎酸梅汤。

  羊肉上火,酸梅汤下火,搭配正好。

  加完菜没一会,就有三个服务员上楼,两个端着铜锅,一个提着桶烧着的木炭,手里拿着火钳,将木炭挨个挟到饭桌中间的炭盆里。

  火锅店用的都是精碳,七八块碳点燃就能烧两三个小时,时间足够一顿饭。

  铜锅上桌没多久,有服务员来上菜,牛羊肉都是新鲜现切的,颜色深红,薄薄的一片,被平铺在盘子里。

  此时精碳已经烧着,铜锅里的清汤已经沸腾王,静芳率先挟起一块羊肉,放到汤锅里边涮边拉家常:“过年这段时间出去玩了吗?”

  “去了。”

  “都去了哪里?”

  “故宫,王府井,还去看了升旗,去什刹海滑过冰……”苏婷将这段时间的行程一一数来。

  王静芳笑:“那挺好,说来惭愧,我在首都出生,二十多年了还没去滑过冰呢。”

  “你认识的人中如果有会滑冰的,可以去一趟,学一学,挺有趣的。”

  “是,有机会是得去一趟。”

  两人边吃边聊,但她们并没有急着谈工作,从首都的景点聊到两人的家庭。

  不太熟悉的人之间,其实不好聊私生活,浅了拉近不了距离,深了容易让对方感到冒犯。但王静芳很聪明,主动说的都是些生活上的小事,很能引起共鸣,在她的带动下,苏婷的话渐渐多了起来。

  短短一顿饭的功夫,两人就从没见过面的编辑和连环画作者,变成了能聊私生活的朋友,两人的座位也从刚开始隔了两个位置,拉近坐到了一起。

  也直到这时,王静芳才问起新故事。

  苏婷正在喝酸梅汤,屋里被炭火烤的暖烘烘的,喝点酸梅汤能更舒服。

  听到王静芳的话,她赶忙朝贺东川伸手,他拿起放在旁边空座位上的背包,从里面取出稿件递给她,她在转手递给王静芳。

  在年前的那通电话里,苏婷就跟王静芳简单介绍过新故事,并且告诉她,这次的故事跟她以往的风格有很大不同,让她做好心理准备。

  王静芳自觉做好了心理准备,但看了两页后,她仍忍不住问:“你这次的故事,跟之前的风格变化是不是太大了?”

  苏婷前两次发表的连环画,不管是画风还是故事,都偏严肃纪实,但这次不管是画风还是故事,整体都偏欢快,完全是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也没什么,《连环画报》向来包容,只要是画好故事好,价值观没问题,她们画报都收。

  但苏婷这次的新连环画,形式更偏向于漫画连环画。

  漫画连环画是连环画一种艺术形式,建国前繁荣发展过,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作品。但建国后因为种种原因,相关作品少了很多,现在流行的是线描和素描连环画。

  《三火打工记》跟传统形式的漫画连环画又有所不同,后者仍是写实风格,而前者画风更卡通。另外苏婷用文字泡取代了脚本,加强了角色之间的互动,因此风格上更偏向于后世流行的漫画。

  这种改变的好处显而易见,增加角色互动是其一,降低阅读门槛是其二。

  但劣势也很明显,现在流行的连环画风格重文字脚本,图通常是根据文字画出来的,而文字描述性更强,几段话能讲述完一个剧情点。

  所以连环画一般都不长,画报上刊登的一般只有三四十幅图,集结出版的会长一点,但也就一百幅图左右。

  短而精,是这时候流行的连环画的特色。

  而漫画的侧重点则在图上,按《连环画报》的篇幅,一幅图里只能画出一个对话来回,互动感是增加了,但篇幅也拉长了。

  像《三火打工记》,画成连环画可能只需要画一百幅图左右,但画成漫画,篇幅长了一倍。

  而且也是前期苏婷纠结主要原因。

  一方面她觉得画成连环画,出不了她想要的效果,另一方面苏婷不确定读者能不能接受这种风格,出版社愿不愿意冒险。

  纠结过后,苏婷还是决定随自己心意来。

  出版社愿意冒险最好,不愿意也无所谓,反正她现在不缺钱。如果以后她想将这个故事印出来,也可以选择自费出版。

  虽然她拿不出太多钱,但印几百本还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