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第106节(1 / 2)





  赵新月不解,“你哥哥姐姐们的工作都解决了,总该轮到你了呀!”

  “——他在家待业心情不好……”

  “他在家待业心情不好,你待业心情就好吗?

  要知道你下过乡,年纪也大了,错过这次机会,将来更不容易分配工作。”

  “我小弟在家里又哭又闹的,我又有什么办法?

  总不能跟他抢啊。”

  蔡颖有许多话都闷在心里,平时不肯说出来,今天与老同学在一起忍不住了,“最近我时常后悔不该从红旗九队回来,家里人心里也应该这么想的。

  我不回来,家里也不至于住得这么挤;接班名额自然就是小弟的;父母也不至于为难……”

  “国家政策允许知识青年回城,你凭什么不该回来?

  你也是家里的人呀!”

  赵新月很替蔡颖不平,“当年下乡每家都有名额,正是因为我们去了别人才能留在北京呢。”

  “我和你不一样,我是结过婚又离婚回来的,还带着一个孩子。”

  所以蔡颖觉得自己不可能与赵新月一样理直气壮地住在家里,还接父亲的班。

  “我家里人觉得我有口粮,能织毛衣挣些钱,而弟弟却没有别的出路,又担心他在家闲着学坏,还有他要是没工作就找不着对象……”

  蔡颖摆了摆手,拦住还义愤填膺的赵新月,“接班表已经填好交上去了,我小弟过几天就去上班了。”

  蔡颖曾经提起过她的弟弟,家里最小的孩子,难免多受些宠爱,她也特别疼这个弟弟,没想到就是这个弟弟居然又哭又闹地跟姐姐抢接班名额!

  鲁盼儿明白蔡颖心里的苦涩,吴家人欺负她就算了,回到北京亲弟弟也是一样,可蔡颖生性懦弱,不会争也不会抢。

  既然事情已经改不了,她再一次劝道:

  “蔡颖姐,你下决心自己买一处房子搬出来住吧。”

  “买房子?”

  刚刚还在不平的赵新月却摇摇头,“杨瑾和你情况很特殊,毕竟你们在北京没有家,也没有户口,不得不买房子。

  可我们毛巾厂住房紧张的人家特别多,从没有人买房子。”

  “眼下蔡颖还能在家里的饭桌上住,等到她弟弟结婚,她和小豆儿住到哪里?”

  鲁盼儿问。

  同为毛巾厂的职工家属,赵新月很了解蔡家的情况。

  他们家住房紧张,在毛巾厂都要排在前面:

  蔡颖的大哥大嫂二哥二嫂各带着几个孩子住在一间屋的上下床,而蔡颖回来后连一张床都没有,晚上带着小豆儿住在奶奶、父母和弟弟屋子里的饭桌上。

  弟弟已经抢先接班了,接着就是找对象结婚,家里再添新人,恐怕蔡颖连那张桌子都保不住了。

  赵新月沉重地点点头,“将来你弟弟再闹上一回,你可不是没有住处了?

  但买房子可不容易呀!”

  蔡颖也一直觉得买房子是不可能的事儿,但今天她突然动了心,“我真想买一间房子,不用多好,也不用多大,只要能够我和小豆住就行了。”

  “买了房子心里就有了底气,”鲁盼儿比赵新月更能理解蔡颖,“我是农村户口,也受到过鄙视的目光,可是我在北京有自己的家,安安心心地住在这里,再做衣服挣钱,一点儿也不在意别人的想法。”

  王晓霞微笑着开口了,“现在买房子虽然难,但是北京的房子会越来越难买的,蔡姐还是早些买吧。”

  大家都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观点,很新奇,“为什么?”

  “从历史的角度,只要时局稳定,京城的房子都会价格飞涨。”

  王晓霞还顺口举了几个例子,“唐代的韩愈给儿子写了一首诗,‘始我来京师,止携一束书。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就是说他当了三十年的官才在京城买了房子;北宋的欧阳修也慨叹过,‘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

  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一代文学大家,买不起京城的房子,只能租着又破又小的屋子住……”

  女生们讨论的时候,男生们在厨房做菜——陈大为端了一盘红烧鲤鱼进来,因听了一句,便停下脚步,“你也说那是历史了,现在却不会,我们国家与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不一样,实行福利性分房,所以北京的房子不会涨价的。”

  “对,”赵新月赞同,“房子是由单位分的,不用自己花钱买,当然也就不能涨价了。”

  “可是福利分房不可能覆盖到所有人,而京城的人口是一直增加的,”王晓霞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虽然说历史不会重现,但时代的发展其实是螺旋上升的,情况总是相似,时局稳定后做官的、做生意的、文人墨客、各类的艺术家……

  都会逐渐向京城汇聚,京城的房子总不够用,只能越来越贵。”

  菜做好了,男生们回到屋里,自然而然地加入议论,钱进坐在王晓霞身边,意见却与她相反,“随着知青返城,北京的人口确实越来越多,住房也越来越紧张,不过眼下北京各单位都在建房解决这个问题,大家能分到房子当然不会去买——我是学经济的,这叫‘非经济发行’,所以房价并不会涨价。”

  “我倒是支持小霞,北京的房子现在就供不应求,将来还会有更多的人来北京,只能越来越贵。”

  杨瑾也表明观点。

  两方争论起来,涉及面也越来越大,经济问题、人口问题种种,又旁征博引,举出无数的事例……

  鲁盼儿打开一瓶通体葡萄酒给大家倒上,“大家只说蔡姐的房子是不是应该买吧。”

  钱进却先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