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七十年代之农门长女第205节(1 / 2)





  杨瑾哈哈笑了。

  “咔嚓”一声,梓恒给俩人照了一张相,“爸爸妈妈合影特别好看。”

  被儿子表扬了,鲁盼儿竟有些害羞,忽然想起,“我们应该到上海火车站前合一张影,就像家里那张照片一样。”

  那张照片一直摆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梓恒和梓嫣从小就看着的,闻言十分雀跃,“真是好主意,我们过去吧。”

  上海火车站前依旧有拍照的摊子,只是过去的黑白照片换成了彩色的。

  杨瑾选了一个,“这张背景完全一样。”

  拍照的师傅照了相,留下地址,又好奇地问:

  “你们是一家四兄妹?”

  一路上好多人这样问了。

  鲁盼儿自然又高兴又骄傲,一手揽了一个,“这是我的儿子和女儿。”

  他们结婚早,现在年纪果然都不大,杨瑾三十七岁,鲁盼儿三十三。

  两个孩子眼见着长大了,梓恒已经十四了,梓嫣也就要过十二岁生日,个子都快赶上父母了。

  这一次出门,家里买了四件素白的t恤衫,梓嫣在上面画了自家的紫藤花和秋千,又用黑色的笔排了序号:

  1号是爸爸,2号是妈妈,3号是哥哥,4号是妹妹。

  一家人相貌都好,再穿上一样的衣服,走到哪里都受到注目,也让他们更加自豪。

  从上海飞回北京,杨瑾再到学校时就带回了梓恒和梓嫣的户口迁入证明,“周华给我送来的,又说说你当时只要求给两个孩子办——是这样的吗?”

  “我可没说过只给两个孩子办户口,高校长也没有那样说,只是我去找他的时候重点提了孩子们上学的事情。”

  鲁盼儿一笑,“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与过去一样,总能想出办法钻空子,故意漏下我的户口。”

  杨瑾岂能不知,“我去找高校长,把你的户口一起迁进来。”

  “不必了。”

  虽然北京户口在许多人眼里非常重要,但鲁盼儿并不在意,“我又不用升学,户口就留在老家吧,那边还有宅基地和几十亩田呢。”

  出身农村的她,一直对田地有很深的感情。

  杨瑾也笑了,“他一定自以为得计,又坑了我们一回。”

  “就让他那样以为吧,我们哪里有空儿理他。”

  鲁盼儿便与杨瑾商量,“你这边有课题要做,我回老家去把孩子们的户口迁来。”

  杨瑾果然走不开,可他知道鲁盼儿也忙,“不如我们请郑峰帮忙迁户口,再邮寄回来?”

  “也好,能省不少时间——我先去给小春婶儿打个电话。”

  东平安堡村已经安了电话,现在有什么事方便多了。

  户口的事情才安排好,蔡颖却找来了,“我想请几天假,回东平安堡村给小豆儿迁户口。”

  她也拿到了户口迁入证明。

  “迁户口不必回去的,我们已经托了小春婶儿和郑峰帮忙,再把小豆儿的加上就行了。”

  蔡颖迟疑了一下,“我还是想回去一趟,亲自向九爷、小春婶儿道声谢;再看看大壮。”

  这么多年,蔡颖一次也没有回去,与自己对老家满满的思念不同,她的心情应该是非常复杂的,毕竟那里带给她的不全是幸福和快乐。

  不过,她心里从没忘记大壮,那个从小就从她怀里被抱着离开的儿子。

  每每鲁盼儿给儿子买什么,蔡颖也会悄悄买上一份差不多的邮到村里,条件好了之后,她还曾经打算将儿子接到身边,毕竟北京的环境更好些。

  但是吴家没有同意。

  鲁盼儿理解地点点头,“回去一次也好。”

  蔡颖带着小豆儿一起回去的,几天后回来了,将几个孩子的户口迁到北京,顺便给鲁盼儿带来不少村里的土物儿,又讲了许多村里的事,“九爷、九奶奶年纪虽然大了,可身体还挺硬实;小春婶儿每天忙忙碌碌的精力特别旺盛;万彩凤一病没了,大龙才找到媳妇;春妮儿又生了,还是女儿,陈婶儿悄悄对我说,老天不公平呢,春妮儿这么好的媳妇,怎么只生了两个姑娘,倒是万红英那样的坏婆娘,一下子就生了个儿子——我就劝她,春妮儿是有福气的人,女儿其实更贴心,就像小豆儿,特别知道心疼我……”

  说了半晌,就是没提大壮。

  鲁盼儿回村里次数多,见过几回大壮。

  吴寿山夫妻俩儿重男轻女,把大孙子当成宝儿,自然用心培养,孩子学习成绩还不错,在乡中学也是名列前茅。

  但是,大壮毕竟跟着吴家人长大,心思便有些像那边的人,自私得很。

  听说同学们有不会的题问他,他都不肯教。

  蔡颖回去了,自然就会发现了。

  实情果然如此。

  蔡颖心里很不是滋味,又过了几天,实在闷不住才与鲁盼儿说了,“大壮才生下来就被他奶奶抱过去了,我只喂了几个月的奶,几乎没带过,跟我一点儿也不亲。”

  “好在你有小豆儿,”鲁盼儿劝道:

  “小豆儿从小就特别懂事,我还没见过比她再贴心的女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