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章(2 / 2)


  就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初,已经是军长的唐建华奉命调回北京,被任命为中央调查部也就是现在的中国国家安全部的第五局和第十五局两个分局的局长,这两个局都是主要做情报搜集分析和反间谍的,那个时候正好出了一件调查部高级军官叛逃事件,所以紧急把唐建华调到了这里。国家安全部里面的成员一般都是根正苗红的,经过严格审查的各个行业的精英分子,但是仍有意外发生,这个是各个国家情报行业都有的弊病。

  就在唐建华担任局长的期间,中央调查部改为国家安全部,但是机构职能没有变,唐建华还是担任着两个局的局长。就在这个时候自己从一份被情报人员丢到一边的看起来比较离谱的情报吸引了眼球,这份情报说的是m国从哪个地方得知中国曾经有一个神奇的城市,里面拥有极高的科技。m国的负责人认为是真的,所以派人来搜集情报寻找这座被称为“神城”的高科技的古代城市。

  当时情报人员对这份情报嗤之以鼻,因为刚**不久,只有毛泽东是神的思想还根深蒂固,所以这份情报并没有引起分析人员注意被扔到一边。唐建华看到后很震惊,想起了小时后爷爷跟自己讲的故事,于是他将这份情报收了起来,专门找了几个得力的干将搜集这方面的情报并监视相关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相关的情报也越来越多,m国的调查还有投入也越来越多,最后唐建华也不得不相信神城是真的存在的。但是这件事情似乎还没有一个结果,所以自己也只是在调查并没有采取很大的动作像是抓捕什么。

  在90年代初期的时候,这个时候唐建华已经是中将,除了是国安部的副部长,还是北京卫戍区负责人。关于m国在国内搜集申请情报的事情还是只有自己和几个很少的人知道,他发现m国关于神城的事情去的了巨大进展,要找到神城必须要找“黄金圣律剑”,而且这把剑所在的似乎直指唐家,也就是自己的家,这下子把唐建华吓个不轻,查来查去竟然查到了自己头上了,这个时候自己意识到自己这边也要抓紧时间了,必须要比m国快一步,不然自己的家人很危险。

  唐建华决定先要和唐国平说一下这件事情,虽然自己的父亲早已经退了下来,但是话语权并没有因为退下来而减少多少,仍然是说一不二,就算是最上面也要给三分面子。当唐国平听完了唐建华所说的事情,告诉唐建华,这件事情宜早不宜迟。既然矛头指向唐家,那么咱们也要快,至于先从哪里查起就先从唐金云留下的笔记书籍之类的开始查起,看看这里面留下了什么线索。当唐建华找出了自己爷爷留下的笔记书籍什么的时候,发现里面的很多内容如果穿出去都是惊天动地的事情,果然自己从里面找出了很多东西,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

  在唐金云的笔记中,几乎全都是关于自己很多年的探险发现之类的东西。在一本笔记中,这本笔记是在1917年写的,一直到1923年,厚厚的一本,也是线装订的。这一本笔记记述自己和李敬堂也就是我的曾祖父两个人的探险时所见所闻。

  唐金云和李敬堂都是当年通过庚子赔款到国外留学的最早的几批留学生中的,两个人最初都被安排在工科类的专业,可是学了两年之后都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于是不约而同的转了学科。两个人都转到当时哈佛大学的考古学专业,这是世界上最好的考古学专业,没想到两个人一下子都喜欢上了这门专业,因此两个人因为志趣相投就成了生死之交的朋友。

  在哈佛大学学习期间,他们从一个叫万俟的万姓同学家里去玩儿,这位姓万的同学是最早的一批移民美国的华人。在那位同学家里发现了一本很有趣的路线图,是关于中国一些地方的,两个人很感兴趣,就偷偷画下了这幅图,等以后回国就到图上这些地方去探险考古调查。他们没想到他们一时兴起把三个不同姓氏近一百年都纠葛在一起,并且发现了一个惊天的大秘密,一个甚至会毁灭世界的大秘密。

  等后来他们学成毕业回国后,已经忘记了地图的这件事情。等回到了祖国,唐金云被受聘于当时国立清华大学,而李敬堂则回到了家乡被受聘于当时的国立齐鲁大学。在最初的几年还能安安稳稳在学校里面教书授课,可是随着时代的向前开始了军阀之间混战,整天打过来打过去,学校也动不动就游行听课之类的,所以两个人双双辞职了。

  辞职后两家因为都各自刚有了孩子不久还相互走动,不时见面相互探讨一些专业上的事情。到了后来两个人身上的不安定的探险因子作怪还是其他的原因,决定一起到外面走一下游戏中国的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就这样两个人告别妻子孩子开始在外面的考察,一年只有在过节的时候都会喊回来与家人团聚。

  等到了1916年的夏天,两个人把自己感兴趣的地方都转了一个遍,没有什么能吸引自己兴趣的地方了。因为其他地方不是在战火纷飞,就是被以前的探险家给转了一个遍,拾人牙慧的事情都不是这两个骄傲的年轻人所做的事情。这个时候两个人都不约而同想起了在哈佛上学时在那位万姓同学家里所偷抄来的地图,于是两个人拿出了地图,发现了地图上所标注的地方自己都没有去过,这个地图上标注了一共十几个地点,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方。两个人仔细研究了一番,查了很多资料发现这些地方并没很出名的古迹之类的,有几个地方自己也没有听说过。

  经过两个人的研究,可以确定这并不是一个恶作剧,应该是一个路线图之类的东西。因为自己也不知道这些地方有什么,因为有几个地方地图上也查不到,只是一个大体位置,所以两个人研究了很久,最后决定沿着这个地图上所描述的路线走一遭。因为怕有危险,所以两个人准备的很充分,知道1917年的春末才开始出发。两个人首先到了地图上所标注的第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在地图上标注的是东海琅琊,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的胶东半岛的一个地方,具体位置就是在现在的日照市内。

  两个人在这地图上所描写的地方什么出名的古迹之类的都没见到,只是在一个对海的叫做天台山上找到了一座有规模废墟,经过两个人的调查是一个道观的残址。两个人在这堆废墟所在的山上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很好的山洞,有明显人居住生活的痕迹。最后通过洞内墙上所留下的石刻中发现这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方士留下的修道之地,这位修道之人叫安期生,这里面是他的手迹。

  两个人并没有发现这里只是一个修道成仙之人的修行之地,并没有其他很重要的发现,都很失望。于是只是在这里做了些考古中应该做的记录和调查报告就下得山来,两个人回到日照县内的旅馆中。这样一来一往已经是两个多月过去了,于是两个人就在此商定,准备再去下一个地方去看一下。

  第二十一章 安期生手札

  当年李敬堂和唐金云得到了这幅地图,因为各种原因想要按照地图去探索一番。但是他们一上来就发现,这上面给出的地方都有些奇怪。但是学者的本性还有冒险基因做该,他们决定一探到底。

  两个人收拾好就直奔地图上的第二个地方,这个地方实在浙江的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上。两个人就在石臼港也就是现在的日照港坐上到舟山和宁波的客船往舟山群岛来。当两个人到了这个岛上,经过向岛上居住的当地人打听,这个岛叫做“桃花岛”,现在因为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黄药师居住地已经成为了一个风景区了。

  两个人在岛上寻找着地图上所描述的地方,这个地方风景很好,处处是桃花,可惜两个人来的不是时候已经是秋季了,桃子成熟时候,估计两个人没时间去品尝桃子了。这座岛上有很多古迹,都是一些题词石刻之类的,最后在一片被当地人称为药山的地方发现地图上所描述的东西。这也是一座不大的道观,早已经成为岛上渔民的栖身之地。

  两个人在庙中考察了一番,也是没发现了什么,竟然也是在山上发现了一个石洞。进去一看,竟然也是安期生居住过的,里面也有安期生的手记,看题记似乎和日照那个洞中所留下来的时间相差很多年,两个人考证的确是一个人的笔记。后来两个人出来问道观中渔民,说是这个地方原先是安期生赠药救人的地方,那个石洞是安期生炼丹的,到现在还有人到那里去祭拜。

  两个人哭笑不得,难不成这幅地图就是这位叫安期生的修仙问道之人的所走的路线图。就这样已经到了秋末冬初,两个人就都回到了各自家里,期间书信联系。经过两个人的共同商议,这幅地图还收有价值,不管是不是那个叫安期生的人留下的足迹。都要去寻找一番。就这样,两个人在以后的几年中一直在寻找着地图上面的地方。一直找到还剩在地图上最后的一个地方,两个人发现的确他们所走的地方都是那位叫安期生的所到过的,不论是建筑、石洞、城市,甚至古墓都有这位叫安期生的方士所留下的线索。

  但是随着一个个地方被两个人走一遍,还有他们发现安期生所留下的线索出现了一个大问题:这是十几个地方在中国的不同地方,相隔都很远有的路还很危险,就算是现在借助现代的工具也很难到达,安期生是怎么到的。还有这十几个地方建造时间短的相差三四十年,长的相差竟然在四五百年,但是安期生留下的东西绝对都是在一开始建造当初就有的,而且可以肯定这是一个人所为。前者还能够解释,后者是怎么回事,相差几百年是一个人所留,这根本不符合人类学的常识。

  两个人正是因为发现的这件事情,催使他们一路追查下去。他们寻找地图上的最后一个是叫做“鬼城”。但是笔记上去没有记载鬼城究竟是在什么地方,那张地图也没有了,所以一直不知道那个地方就是在哪里。笔记上只记录着一开始是唐金云和李敬堂两人进去的,但是第一次没成功,后来是请了一批职业的探险家一起,后来只有他们两个人走了出来。

  据说最后连个人走出来的时候已经奄奄一息,如果不恰好被救助的及时,那么也一命归黄泉。在两个人出来时带出了“黄金圣律剑”和安期生的亲笔手札。后来两个人因为某些矛盾分道扬镳,李敬堂带走了“黄金圣律剑”,而唐金云自己想要继续追查下去却连续遭到致命的打击也就心灰意冷了。

  原来如此,太爷爷的手记中也是这样记载的,那把怪剑叫“黄金圣律剑”,真是奇怪的名字,可是并不是金黄色的或者是黄金做的,为什么叫黄金剑。那本安期生的手札在唐云馨家里,那究竟是一本什么样的手札,冒死带出的东西,那把怪剑已经很奇妙了,那个手札上面会记录着什么呢,我很是好奇。

  唐将军讲到这里,看到我一脸好奇的样子,就问道:“你是不是对那本手札很好奇,故事已经反正已经讲完了,我就带你看看那本手札!”

  说完站起身来,我也赶忙站起身来,唐云馨也跟着站起来。我跟着他走到刚才进来时他站的那个窗口前,一个玻璃展柜展现在阳光下,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注意,这回要看个仔细,因为专业原因,我对这样的东西是最感兴趣的。

  我急忙赶了过去,透过玻璃往里看去,里面是一卷像是古代的逐渐一样的东西,也是一片一片被串在一起的,其中一半还是卷着的,另一半是铺开的在展柜里面的紫色绒缎上。但是我可以确定,这绝对不是竹简,竹简保存的再好也早已经因为时间褪色或者是腐朽变得残缺不堪。

  而这幅书简却不是这样,有些地方是一种淡淡的青绿色,就像是竹子刚被伐断不久的颜色,上面似乎还有不怎么明显的锈迹。锈迹,就算竹子会出竹霜,但那是白色的,绝对不是这种绿色的,这是铜锈,只有铜锈才会是这个颜色。难道说这是铜铸的,但是颜色绝对不像,自己算是每天都要接触这一类的青铜器,对究竟是不是青铜铸成的还是有把握的。

  我回过头去问唐将军:“唐将军,您能打开这个玻璃展柜,把这本手札拿出让我看一下吗?”

  “可以,云馨,你打开,把这份手札拿出来给小李看一下!”唐建华回头跟站在他旁边的唐云馨说。

  唐云馨过来打开了玻璃展柜,直接就将这份手札给拿了出来,这份看起来像是竹简的手札哗哗的响声不是竹子的声音,而是金属的声音,看来这手札真的使用青铜或者是其他的金属铸成的。当这份手札递到我的手中的时候,我下意识想要找一副手套戴上,因为从技术规范来讲,为了更好地保护文物,应该戴上手套的。

  “李先生,不用戴手套,没事的,直接拿在手中看就是了。”唐云馨看出了我的意思,告诉我不用戴手套,直接接在手中看就行。

  旁边的唐将军也说话了:“直接看就行了,这就是云馨的曾祖父从哪个叫什么鬼城的地方带回来的,在他的手中不知道翻了多少遍,然后又在我的手中不知道翻了多少遍,是我将这个东西放到国家图书馆的!”

  我有些不解,这是自家的东西为什么要放到这里来,你不是要照着上面的线索吗,把它放在自己的手里多好,放到这里来不是多此一举吗?于是我问道:“为什么放在这里,放到家里不是更好吗,还方便一些!”

  唐将军解释道:“我放到这里是出于考虑的,首先是安全,如果是放到家里或者是博物馆里展出,太扎眼了,放到这里你看到处是这样的书籍文献不怎么显眼显得很是平常;其次是安全,这里的安全措施不比博物馆什么的少,另外我如果大张旗鼓去派人保护,肯定会引起注意的。”

  “那这上面的内容呢,这样想要查什么的很不方便!”我继续问道。

  “这上面内容我早已经拓下来,这只是原本,并没有什么很特殊需要,所以就一直在这里放着,另外,你看看这上面,你能看懂这上面的内容吗?”唐将军笑着问我。

  我把手中的这片手札展开,手中的这东西的确分量不轻,可以肯定是用金属铸成的。整片书简展开后大约有近一米长, 也就是30公分宽,大约有80多块简片,上面密密麻麻的刻满了字。整个手札虽然上面有一些淡淡绿色的铜锈,这就是刚才看到的那种不明显的绿色。将书简拿在明亮处。整个书简是类银白色,里面隐藏着一些青铜器才有的那种因为火被烧出来的翠绿,只不过因为时间久远了,早已经不是那么的光洁了。

  整个书简就连将这些金属简片串联起来的绳子也不是史书里或者是发掘出来的用麻毛棉丝这些材料编织成的,这是用黄金编成的,好大的手笔。就算是皇帝家也没有这么大的手笔,有点像是以前的那种金绳银策或者是金绳玉策,可是这些不是皇帝专门赏赐有大功于社稷者或者是赠予佛门或者是道门的。怎么安期生会有这些,那个时候也没有金绳银策这一种说法。

  这本书简上刻满字迹,密密麻麻的黄豆粒大小,上面的字迹还很清楚,很完整。我仔细看着这上面的字迹,发现这根本不是写上去,因为就算墨是自然界最稳定的结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还有其他的人为因素,字迹总会有缺失的。这上面的字迹竟然是被刻上去,但是比划很完整,线条很流畅,而且每个字的大小还有笔画的粗细都很均匀,就算放到现在的几位大的篆刻家也没有这么好的手段刻得每一个字都是一个摸样的。

  我问唐将军:“唐将军,我也认识几个篆刻大师,但是他们也没有这么好的手法能够刻的这么好这么匀称。”

  唐将军有些惊奇的看着我,说道:“想不到你这么年轻观察力就这么强,这上面的字的确是刻上去,我也曾经找人问过,让每一个字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面出来的的确是不可能的,但是出了手工刻写,就没有其他的方法了吗?”

  我稍微想了一下,脱口说道:“这绝对不可能,那个时代不用说是活字印刷术,就是纸还没有发明,哪里来的刻板之说。”

  “你真的很聪明,一点就透,的确没有纸更没有印刷术!”唐将军赞许的点了点头,“云馨,你跟小李说一下这份书简的特别之处。”

  第二十二章 黄金圣律剑

  唐云馨他们先是给我展示一卷很不凡的手札,它的主人是安期生。更奇怪的是这本手札的书写技术,就算在当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唐云馨走到我的跟前,对着我说:“李先生的确很仔细也很聪明。是的,这份书简不是人立刻上去的,因为人根本刻不动它。”

  我心说怎么可能,就算是以前没有现在这么好的技术打造不出像样的钢制刻刀,但是自石器时代以来,人类能够做到研磨预期之类的,也能雕刻很多东西,青铜之称的宝剑也是锋利无比,在上面刻个东西也不算是,何况这个材料像是白银做的,白银很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