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64章(2 / 2)


  **

  “所以,公主你是想让我也加入你们那个什么的,慈善会”长孙颖看着笑眯眯盘坐在自己面前的晋阳公主,觉得这个世界有点被玩坏了。

  “对啊。你不知道那些人有多可怜,他们的手脚都皴裂了,三十岁的人看上去像是五十岁,可就这样还说自己幸运,因为他们家乡有更多的人没吃没喝,被逼的卖儿卖女呢。” 晋阳公主玩着手里的宝石,然后期待的看着长孙颖,“反正我又没什么事,所以就尽可能的帮助他们一些啊。现在不是弄了慈善小学嘛,我手上还有一笔钱,我想在各州买一些荒地,然后租给佃户们耕种,解决她们的生计问题。然后再用这笔钱来买铺子,用铺子赚的钱开善堂,免费收容那些鳏寡孤独的老人和失去父母的孩子……”

  贞观之治的后期,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土地兼并,在着权贵和富商们的压榨下,乡间已经出现了破产的农民。这一现象在着十几年后,高宗执政的中后期,将会进一步加剧,最后以至于动摇唐朝最根本的府兵制。

  不过在这个时代,破产农民只出现在人多地少,权贵云集的关中地区,晋阳公主见到的那些人,就是其中的一户。

  历史课本上简单的将着这种状况斥责为封建制度的局限性,但是长孙颖觉得,在任何一个时代,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定会引起资本,也就是生产资料像少数人手中集中,这是非常正常的一种规律,关键是如何运用这种规律,将着它的危害性降到最低,而又使它发挥良性的作用。

  晋阳公主的想法只是很朴素,但是她这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以及她的特殊位置所带来的影响,无疑可以一定程度上的缓解这种矛盾。

  长孙颖看着小公主,一时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她知道最初李治的安排,只是让晋阳公主演一出戏而已。但是最后晋阳公主却有了自己的意识,有了自己想完成的事情。

  “公主的心真的太大了,我都被吓到了。”长孙颖想了半天,这才摇摇头感慨道,“你竟然还能想到让钱生钱。如果真的能做成的话,不知道会救活多少人。”

  中国传统的慈善,只是输血,却很少有造血能力,晋阳公主这种让救助者自助,实在是超前了太多年。

  “赚钱的事是高阳姐姐想出来的,她说那么多钱放在那里太傻了,她还提了好多点子,说我们可以买大船去高丽,从高丽买大米来卖到长安。”晋阳公主腼腆的一笑,被夸得有些不好意思,“她甚至还说,我们可以去朝鲜买地,将着谷中送到那里去,在当地种植,然后运回来卖。”

  拜着驸马在高丽呆了一年的福,高阳公主想要严查房遗爱还有没有在那里留种,于是比着房遗爱将在高丽用过的东西,见过的见闻都写下来给她查阅,甚至还要同去的人帮他作证。她这一番吃醋,没有查出老公出轨的证据,倒是对着高丽的风俗和民情了如指掌,知道那个穷地方什么都没有,唯一让她记心的就是,那个地方很适合种植水稻,产量比关中地区高。

  “高阳公主还真是,”听着晋阳公主说高阳公主的计划,长孙颖忍不住哑然失笑,“她难不成还打算等着陛下打下了高丽,去那里讨一块封地”

  “你怎么知道”晋阳公主吃惊的看着长孙颖,然后点点头,“她说她愿意从现在的封地中拿一半换高丽的地,姐姐算了帐,说可以换三倍以上的面积呢。”

  长孙颖听着这话,忍不住摇了摇头,笑的已经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你看,人的潜力都是无穷大的,你只要在她心里头种上一颗种子,遇到合适的水土,就会飞快的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高阳公主如今的目光,跟着当初贩贩柿子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她很好奇,在着晋阳公主这里无心的一笔,又会长出什么样的果实呢

  “公主,你如果真的想要做慈善会,会很辛苦哦。”长孙颖收了笑容,看着晋阳公主,严肃的说道。

  “我知道啊。”晋阳公主微微一笑,然后看着长孙颖非常认真的说,“可我是大唐的公主啊,我知道大唐有那么多吃不饱饭的子民,我怎么能当做没看到。”

  “他们都是很勤劳的人,那么热的天,还一步步用着瓦瓮从江边挑水浇灌。我那个时候就想,只要给他们一块土地,他们就能活下去。”晋阳公主伸出手放在案几上,让着长孙颖看着她掌中的乱纹, “或许因为我跟人不一样吧。我从小病就特别多,太医都说我活不了多久了,那个时候我一直悄悄在人后哭,因为我很害怕,我想活下去。后来,哥哥带我去看了孙大夫,我慢慢的好起来了,我可以长大,可以嫁人,后面还可以跟别人一样生孩子,你不知道这感觉有多好。”

  “你们都活着,所以你们不知道能活着是多么幸福。我听着那些人跟我讲述故乡时,我想他们故乡一定有很多很多人跟曾经的我一样,希望有个活下去的机会。”晋阳公主跪坐在那里,垂着头笑着,长长的睫毛一闪一闪,“所以能让更多的人跟我一样获得一个活着的机会,你说我受点累又有什么不好呢”

  作者有话要说:唔,从本质上来说这是篇yy小说,所以大家看过一笑了之就好了。

  默,所以说我其实不适合写言情么→_→跟着大家一起来把这个世界变得更好的这种戏码比起来,你给我的粥里下一把红花我给你被子里藏一斤麝香的神马戏码真的不是我的风格……

  ☆、第119章 宗亲

  尽管被晋阳公主感动了,但是长孙颖还是没有立即答应她,而是先过问了李治。

  这个无关有没有主见,毕竟她与李治是利益共同体,李治努力在这件事中淡出自己的身影,她若是贸然加入,坏了他的事情就不好了。

  不过长孙颖跟李治说了之后,李治却点头要她尽管参加,至于具体原因是,“她要真忙起来,估计就不记得吃饭锻炼了,有你在旁边看着,我总是放心。”

  “公主这么闹腾,你们不担心”长孙颖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包容性,晋阳公主的雄心可不小,到时候长孙颖都不知道她会弄出多大的局面。

  “有力气闹腾,这不是件好事”李治微微一笑,然后捏了捏她的手,“咱们花了多大力气,才让她有精力这般”

  在外人看来,晋阳公主这样算是闹腾的过了,但是对于李治来说,能看着妹妹跑前跑后的做她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非常幸福的事情。看着她现在红润激动的小脸,想起当初那惨白虚弱的面孔,李治便觉得不管她做什么都不愿意支持了。

  长孙颖看着李治,在心里头不禁感慨,相比较皇子们的战战兢兢朝不保夕,显然公主要幸福多了。尤其是遇到李治这么一个又肯心疼又没“原则”的老爹,显然将来自己的女儿会比儿子幸福许多。

  “对了,”就在长孙颖发呆的时候,李治忽然想起一件事,叮嘱着说道,“我让人在崇文馆挑了几个儒生,打算让他们去教学,你今天跟晋阳去挑挑。”

  根据长孙颖的提示,李治手下的人按照不同区域选择了不同家庭环境的小孩儿,分年龄层次做好了班级。接下来便是在教书先生上也做了细分,有投奔他的书吏,有从乡间选的仅识字的先生,有纂书写史的先生,也有连经史都没怎么读过的先生。

  崇文馆是跟着弘文馆并称的书馆,但是跟着弘文馆比起来,位于东宫的它基本上是太子的禁脔。虽然也有学校的功能,但是区区不足二十个学生,跟着众多的名宿文臣,浩瀚如海的藏书,以及连李治都不知道有多少的服务人员比起来,显然太过奢侈了。

  李治之前不太忙的时候,还经常在崇文馆听经筵,但是如今他忙着监国,大约只会十天去一次,所以大部分儒生都闲了下来。与其让他们在书馆里看书打屁的混俸禄,李治觉得不如让他们去乡下支援国家的教育事业。

  嗯,当然明面上不会这么说,名义上是晋阳公主问李治借人,李治经过皇帝同意后同意,正式发布文书,这样才有了晋阳公主去“挑人”一说。

  “我们去挑什么啊。”长孙颖听到李治的话,第一个反应就是,“那些都是饱学之士,我听不出好坏,你做主就行了啊。”

  “不是你说要试讲所以我借了群孩子,你们去听听,看哪个先生顺眼就行了。”李治十分不负责任的说道,看了长孙颖一眼,然后忽然笑了,“要不然就看哪个讲的话你能听懂吧。反正他们将来要去教的人,水平估计比你都差的多。”

  “你,”长孙颖瞪了李治一眼,然后摸了摸鼻子,决定这回一定要努力的“挑毛病”。

  反正李治既然说了随便挑,那可想而知他一定对他这次选的人十分自信才对。长孙颖就不信,那些人真的能一点儿毛病都挑不出来。

  “还有,”李治临到走了,又想起一件事来,笑的有些猥琐的戳了戳长孙颖,“一路上你也看看,要是有晋阳看得上的,悄悄把人记住,我去打听。”

  长孙颖无语的看着他,深深的在内心里觉得,要是哪天晋阳公主强抢民男,他这做哥哥的是不是还帮忙点火执仗

  上次李治给晋阳公主做媒失败,但他并没有死心,而是仍然在努力帮助妹妹“逃离虎口”。晋阳公主这里他使不上力,便从长孙冲那里入手。长孙冲倒是也好忽悠,李治找他喝顿酒,追忆下长乐公主,长孙冲果然就哭得稀里哗啦。第二天一早就辞官,说是要去给老婆守坟,还要守孝三年。

  长孙冲在这个选择把长孙无忌给气的啊,这年头妻子都少有给丈夫守节的了,他一个男人家给老婆守什么坟又不是死了老爹!不过李世民倒是挺感动的,觉得这女婿没看错眼,果然情深意重。反正晋阳公主他舍不得,留个三年再嫁也没影响,所以大笔一挥就把长孙冲调到了昭陵去。这样一来可以满足他为公主守坟的心愿,二来也不必辞官,反正宗正寺的职责就是负责皇室婚丧嫁娶,他这少卿去也合适。

  李治把长孙冲支使走,赢得了三年时间,便重大旗鼓的给妹妹找妹夫了。这次他扩大了范围,不再只看世家,而是放眼朝廷,只要有才华就好办。

  出身按照李治在屋里头跟着长孙颖骂的,出身算个屁,只要公主能瞧得上,什么出身皇家不能给。他已经决定要挖世家根子了,所以不但是晋阳公主,往后面他自己的儿子,他也决定不陪世家玩儿了。

  “行,我知道了。”长孙颖翻了个白眼,然后默默的想着,这还是妹妹呢,以后要轮到他女儿出嫁,真心不知道他能闹腾成什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