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一十章无所遁形(上)





  因为有辽国的细作,为了刺探大宋京师周围,军队的调动,想安插人手到军队里。

  大宋的军队,老实说,纪律并不怎么样。

  安插个把人进去,虽说是禁军,但也不是什么太大的事。

  但这个细作运气不好,他大约也觉得是小事,所以跑去威胁了一个低级武官。

  以这名连小使臣都算不上的都虞侯,家小性命相威胁。

  结果这个都虞侯极为刚烈,自己冲过去撞在刀刃上,抱着那细作,让家人逃命。

  这事就被刘瑜的情报网络,报告了上来。

  “让他们流足够多的血。”就是这一次行动的准则。

  以皇城司亲事官组织的行动组,在详实的情报指引下,很轻易地做到了这一点。

  在京师,辽人有多少个据点,大约多少人,都是记录在案的。

  披了三重甲的亲事官,十人一组,基本上去到哪个据点,也不准备拷问对方情报,立即大开杀戒,那些细作倒也有身手不错的,但身手再不错,面对结成战阵,身材魁梧,披了三重铁甲的亲事官,有什么意义?

  只一个下午,京师七个据点,全被探事司拔起,无一人得脱。

  当夜,大铁椎堂的据点被清剿,杀十三人,俘二十余人,无一人得脱。

  “我只想杀人。”

  刘瑜甚至没有把俘获的细作分别关押起来,而是故意把他扔在一个大牢房里:

  “但官家仁慈,大约无缘无故杀了你们,于我官声不太好。”

  “所以请你们一定要坚贞一些,不要背叛辽国。”

  “这样我把你们弄死,会更顺理成章。”

  说着刘瑜露出八颗牙齿的笑容,极为真诚的笑容,真诚得活脱脱就是一个变态模样。

  李宏带人从牢房里拖出一个,往凳子上缚紧了,便在其他人面前用刑。

  看着那个同僚,被用了十数种酷刑,直至活活疼死,刘瑜一直在边上微笑看着,连一句话也没有问,那些辽国细作也好,大铁椎堂的杀手也好,大多数人当场就崩溃了。

  要真分开审问用刑,至少这里有三成的人,大约是能熬过去的。

  总有一些铁骨铮铮的人,不论哪个种族,哪个国度。

  但这在他们面前的刘瑜,就是个疯子,变态的疯子,跟一个变态疯子去展现自己的铁骨铮铮?除非他们也疯了!很明显,这些俘虏都没有疯。

  所以,当李宏带人去拖下一个,牢里的细作、杀手,纷纷往后躲,拼命地大叫:

  “小人要招供啊!小人要招供啊!”

  刘瑜脸色变得很郁闷,摊开手对那些人说道:“可你们没有什么好招的啊!”

  “你们看,除了死掉的,你们八个据点,一人不漏全在这里,你们还有什么好招的?”

  接着他便对李宏吩咐:“动手吧,别听他们胡扯了。”

  “等等!相公、相公,小的是萧详稳的走狗,看在萧详稳的份上,您就饶了小的吧!”

  于是有更多的俘虏,声称自己是萧宝檀华哥的手下,求刘瑜放过他们:

  “小人知道萧详稳的去向行踪啊!小人要招供!”

  刘瑜这才一脸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你们真败兴,一会招不出东西,不还得回来?”

  话虽如此,还是示意李宏把他们一个个分别带开审问。

  出乎意料的快,先前也不是没有拿过辽国细作,从没有这么快招供的。

  因为他们都相信了,刘瑜真的就想杀人,没看过这么审讯的!

  可是他们所不知道的事情,是在他们走后,刘瑜拍了拍一脸惊恐的杨时,对那个熬不过刑死掉的家伙说道:“四哥,你还想演下去?天寒地冻的,那冻肉一会跟皮肤粘在一起,我看你怎么办。”

  于是那“死掉”的细作,马上闪电一般,坐直了起来。

  从破烂的衣服里,掏出几大块生牛肉,扔给李宏:“洗洗还能吃,别浪费!”

  然后王四不理会一脸苦笑的李宏,起身冲着刘瑜抱拳道:“少爷高明!”

  刘瑜摇了摇头,懒得去说他,却示意杨时跟着自己往外走:“明白辽国细作为什么上当了吗?好好想想,还有为什么要四哥来扮这个角色,而不是真的捉一个辽国细作,真的用刑把他弄死?”

  杨时想了想道:“为了防止,捉起来用刑的人,知道什么秘密,弄死了他,这秘密无从问起?”

  刘瑜给于杨时,倒是推心置腹:“人有从众的心理,如果单单对着一个俘虏,来用这法子。他就会仔细端倪四哥的长相、模样,就算化妆成脸部血肉迷糊,但大概轮廓还是能分得清的。这个完全不认得的人在受刑,他就会心里产生疑问,是不是假的?是不是苦肉计?”

  杨时也是聪慧,一点就通:“从众人里扯出来,下意识他们就觉得,也许是别的据点的人,反正跟他们是一伙的!此处学生想通了,后面马上把他们分开审讯,也就杜绝了他们互相串通验证的可能。只是为什么要四哥来演,学生还是不太明白。”

  “配合。我们自己选的人,才能配合这种心理战术。”

  “什么时候该惨叫,什么时候该求饶,求饶不得时的绝望等等,这都是击溃俘虏心防的环节。真的捉一个细作来用刑,无法如此完美的配合的,要上来就吓得屎尿齐流,一看就是个软蛋,别人难免会想,换成是自己,也许不会这么差劲;要是真拖出个硬汉,至死不吭一声,那真的就是反效果了。”

  杨时郑重地一揖到地:“学生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