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二百九十七章急转直下(1 / 2)





  这位七品官员倒也是杨时的熟人,之前也曾在刘瑜手下办过差事的梁焘梁况之。

  当然,他现在就不再是编校秘阁书籍了,而是迁了集贤校理。

  “梁校理,君子死而冠不免!”杨时一把推开那擂门的长随之后,向着梁焘这般说道。

  后者站在轿边,听着杨时的话语,却是长叹了一声,抚须道:“中立,你本是有识之士,何苦如此?”

  他是劝说杨时,不要站在刘瑜这一边。

  杨时虽无功名,但在学术上,学子之中, 是有一定名气的。

  但杨时却没有理会他的劝说,只是再重复了一次:“君子死而冠不免!”

  他紧接着又加了一句:“刘师与国无亏,于民无亏,不负君恩!”

  梁焘苦笑摇了摇头,伸手把那擂门的长随招了回来。

  他也是满腹诗书的人,当然知道杨时的意思了。

  杨时便是说,就算今日有旨意,要让刘瑜死,那也应该保持刘瑜的体面,不能折辱他。

  并且杨时一开口就摆出三个论据:

  于国家,刘瑜并没有贪生怕死,丧权辱国,他在这方面是没亏欠的;

  于百姓,刘瑜也没有说横征暴敛刮地皮;

  对于皇帝,刘瑜巡边之行,也是不负所托。

  所以刘瑜是君子,足以称之为君子,他不应该受这样的污辱。

  政见不同,司马光要怎么搞刘瑜,梁焘自然不会唱反调,但刘瑜干的事,他还是看在眼里。

  所以杨时这么一说,梁焘就只能苦笑长叹,把长随叫下来,自己上前拱手道:

  “请中立告知直阁吧,也请中立谅我,实有公务在身,不能述旧。”

  杨时还了礼,却没有进去,只是对高俅点了点头。

  高俅这挑通眉眼的,当然马上转身就去,他是分得清急缓的人。

  因为杨时担心梁焘这边搞出什么事,同样也担心李铁牛和府里的护卫搞出什么事。

  要知道那些护卫,不是从皇城司退下来的,或是报战死,或是报病亡,就是西军里来的老卒,就没一个是好性子的。所以他示意高俅去报知,自己就在门口这里镇着,对李铁牛说道:“开中门。”

  刘瑜很快就出来了,笑嘻嘻的,一脸的笑意,似乎捡了什么不得了的便宜也似的。

  他与梁焘见了礼之后,后者也不愿多呆,匆匆就把公文传达了,大致就是削了刘瑜国子监的差遣,连同左正言的官职也一并没有了:“直阁就此左迁,团练副使。”

  左迁,就是降职了。

  团练副使是什么官?

  就是苏东坡后来弄出乌台诗案,被一撸到底的官职啊!

  基本上从京师出去,被弄到当团练副使的,也就算是玩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