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四十六章不寻常(1 / 2)





  正是雪化的时光,王韶紧了紧衣袍,好言对高遵裕劝说道:“公绰,何必如此?子瑾也不是那些纸上谈兵的官员。是吧?他连出身,都是在青唐之地,用命搏回来的特奏名啊。其实公绰是不是对子瑾,有些成见啊?”

  “话不是这么说!”高遵裕一点也不打算和稀泥,因为在他看起来,这事是没法子调和的。、

  “我先前当他面也说了,论细作事,我是服气他刘某人的,但一路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不是说精于细作事,便能担当得来的!若是王机宜你来坐这位子,我倒也无二话,不论如何,这几年你在边地,一手一脚打出来的天地,你也对这秦凤路了如指掌。可他刘某人,就一个长于细作事,何德何能,来当这一路的安抚使?”

  一时之间,王韶也不知道从何劝起。

  他和刘瑜的关系来说,私交是很不错的。

  正如高遵裕所说的一样,对于情报工作,刘瑜是很强大。

  强大到什么程度?强大到王韶把贪污下来的钱,高遵裕喝的兵血,都凑起来,投给刘瑜去操作情报网。为啥呢?因为有用啊,不单是王韶一骑收得俞龙珂这样的大事,边境的战线,有了刘瑜的情报网,那大宋的军兵、将领,都少了很多惊吓,少吃了许多亏。

  正是因为觉得值,王韶才会顶着贪污的名头,输送银钱去给刘瑜。

  但世上的事,往往都是有个边线的。

  比如说刘瑜跟司马光扛,如果需要,如果刘瑜提出来,王韶有很大可能,也会为刘瑜站队。这一点问题也没有的,但当刘瑜出任秦凤路安抚使,就有些东西不同了。

  因为不单在王韶的认知里,包括在高遵裕这些武将的心里也好,都认为这安抚使,应该是王韶来出任,才是情理之中的事。特别是经历了李师中、韩缜这两位安抚使之后,秦凤路的文武,都对于朝廷派任的安抚使,很有些抵触心理。

  当然王韶先前也收到王安石那边的书信,意思不外乎,就是朝廷对于刘瑜有所亏欠,所以安抚使的差遣,只能派给刘瑜以酬其功。但提出秦凤路的实务,大体上还是由着王韶来操持的,所以王韶也觉得,不是不可能接受。

  事实上,这也是为什么他会来安抚高遵裕的原因。

  作为一个实质上的安抚使,他不想在秦凤路,发生文武相争的事。

  “王机宜,你当真以为,刘某人会如王相爷所吩咐的,只是做个牌位,安心去搞他的细作事宜?”高遵裕禁不住,压低了声音,问了这么一句。

  他话一出口就知道失言。

  因为王韶是来劝他的,他不该冲着王韶发这火。

  但人到了暴燥的时节 ,哪有那么多讲究?

  何况高遵裕本来就是皇亲出身,又有战功,向来就不见得怕谁的。

  王韶被这么一句,说得脸色有点难看,一时也没有什么心思再劝下去,只是强笑道:“公绰,还是以和为贵啊!”

  然后便匆匆走了,在王韶走了之后,高遵裕越想越不甘心!

  叫了手下军将,围坐着陪他喝酒,这所谓酒入愁肠,总归不是什么好事。

  喝得差不多,话也就跟着多,不用高遵裕开口,底下军将便纷纷道:“某等只知高相公,却不知什么劳什子的刘直阁!”

  又有人讪笑道:“相公,何必与他置气?强硬如韩玉汝,不也一样,挤兑得滚蛋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