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一百九十五章不如闻名(1 / 2)





  “老身就是虫娘。”老妇人坦然而答。

  “您走了多远的路?”白牡丹一脸肃穆地说道。

  老妇人慢悠悠地答道:“我在海上飘了十万八千里。”

  剥波实在受不了,站了起来:“停!你们能好好说话吗?有人这么说话的吗?你去外面跟人这么说试试?性急的不老大耳光子扇你!”

  老妇人却就向刘瑜说道:“相公,暗语本就如此对答。”

  刘瑜没有说话,倒是剥波冷笑道:“这也叫暗语?来来,我来,我替白牡丹答你,一路走来风景可好?”

  老妇人错愕地望着刘瑜,犹豫了一下才答道:“海风很咸,海水很蓝。”

  刘瑜伸出手,示意剥波暂且消停下来。

  “通过无情对式的对答,在大庭广众之下,不引人注目,也不失一个办法。”刘瑜倒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剥波和高俅他们觉得太幼稚,那是因为他们在刘瑜这里学习到的方法,要比这种暗语高明的太多。

  正如剥波看着骑驴的人,就算对方双手不持缰绳,他也不会觉得对方骑术如何厉害一样的道理。

  “虫娘,您来得太迟了。”白牡丹幽幽地说道。

  虫娘摇了摇头:“吊柳会依然还在办。”

  “当然,可是人心早就散了。”白牡丹说到这里,望了一眼刘瑜,却就没有再说下去。

  不过虫娘并不打算就这样停住,她对刘瑜说道:“吊柳会,就是凭吊柳屯田的,天下的青楼,稍有些规模的,便是不能去上‘风流冢’,也会入“吊柳会”。”

  风流冢,就是柳永的坟。

  吊柳会,就是凭吊柳永。

  但这不是刘瑜关心的重点,柳永的诗词流传千古,但对于身处此时大宋的刘瑜来讲,柳永,他真的没有太多关注的兴趣。

  不过虫娘接下来的话,却就吸引了刘瑜的注意力:“京兆府外乐游原,那风流冢也罢,吊柳会也罢,如何能让天下青楼皆知?”

  紧接着,老妇人又提出一个问题:“苏子瞻的长短句,天下知名,流唱者广,不论大名,不论岭南。”

  这隐隐就击中了刘瑜心中,先前一直想不通的问题!

  没错,就是传播速度。

  这是没有电视机的年代。

  也没有娱乐报刊的年代。

  那么这些诗词是如何传唱出去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