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御煞第759节(2 / 2)


  这意味着,楚维阳真正走过了撞开天门的路,并且稳稳牢牢的驻足在了此间。

  那贯穿始终,一证永证的过程之中,那自玉京法会之中所磋磨与印证的无量量劫的至道辉光真正演绎着无量的不朽,并且在最后的蜕变与升华之中,在万象道法的交织与共鸣之中,将一切的内核改换。

  形神与道法一证永证,一真永真。

  道之相,便是形之相。

  这顷刻间,楚维阳明晰的意识到,这便是己身真形法大成的标志!

  可是……

  己身证道的进程,不止如此。

  他证道的路,从不曾因为原始凶兽的胜负与生灭而起始与终止,这场贯穿了古往今来岁月须弥始终的厮杀,仅仅只是楚维阳真形法证道路上的某种诱因,某种辅助的作用而已。

  真正证道的关隘,从来都在于道人的形神,在于道人的道法。

  求诸己身。

  而也正是这刹那间,当那数之不尽的己身的形神与道法的气韵,从驻足在无穷宇宙辉光节点之上,相继晕散与回归的过程之中,那无量磅礴的圆融智慧,随之而在那贯穿始终的至道神韵之中交织与共鸣着。

  这刹那间的证道之升华,是楚维阳修道伊始,那圆融智慧从未曾有过的极限与绝巅。

  而驻足在这样的极致之中,伴随着真形道途彻彻底底的证道成功,属于超脱层阶的本质完整的在己身的面前洞开,这刹那时,举目看去时,四野苍茫,这昏黄浊世之中,再没有甚么是楚维阳所无法洞知的所在。

  于是,当最终一度的三株神通果树在这一过程之中,再度从盛极走向枯萎的时候,楚维阳便已经深切的洞悟了开天法的前路所在。

  而也正是在楚维阳洞悟的这刹那间,当道人目光如电,驻足在这踏天路的尽头上,复又看向那幽暗与寂无之中去的时候。

  这刹那间,伴随着一尊原始凶兽在它们的注视之下,彻彻底底地陨灭在了楚维阳的手中,当连带着其存在的本质都被彻底抹去了的时候,猎物已经变成了猎手,并且是掌握着以周全之法镇杀至道层阶不完美的猎手。

  幽暗与寂无里,一道又一道的狰狞而具备着奇特美感的原始凶兽,相继在这一过程之中显照出己身凶戾的外象,复又在某种示威与震慑的过程之中,相继的抽身退去,它们在离开这一岁月与须弥的节点,并且在这一过程之中,将形神与道法咸皆隐没在了幽暗寂无之中。

  而同样抽身而退的,还有着三道离着楚维阳十分抵近,在气息的紊乱之中,略显得仓皇的原始凶兽。

  旧世海疆的危局在这一刻被扫清。

  而也正是这一刹那间,当楚维阳折转身形,一步跃出,彻彻底底将踏天路崩碎成风暴,复又在玄黄竹杖的轻轻搅动之下,咸皆抚平了去的时候。

  那是早先时定格的岁月光阴的力量彻彻底底的荡然无存。

  而在那消弭的风暴之中,道人折转身形,正缓步走向了现世的昏黄汪洋。

  只是,楚维阳早先时从旧世海疆的边沿处踏天而行,但是在那惨烈的超脱层阶的厮杀之中,两道汹涌的风暴磋磨之中,待得而今楚维阳折转回身形来的时候,其回返浊世之后,立身所在之处,却稍稍有所偏斜。

  那不再是旧世海疆。

  此刻,道人的脚下,一道深邃的似是直指那浑厚浊世汪洋海底的漩涡,正在搅动着一切万象生灭的力量,向楚维阳展示着那自然与道法浑一的无上伟力。

  这是昔日道人在苍茫深处的参道悟法之地,他曾经从此地将古界拔除,那引动的自然天灾景象,直至今日仍旧不曾消弭。

  于是,在那闪瞬间的讶异表情展露的顷刻间,楚维阳复又展露出了释然的表情来。

  或许天意如此。

  也正是在楚维阳生发出这样感慨来的顷刻间,道人忽地折转身形。

  分明离着旧世海疆苍茫而渺远,但是证就超脱层阶之后,岁月与须弥本身的尺度,对于楚维阳而言已经真正失去了意义。

  所以这一刻的折身回望的时候,道人真切的洞见,便仿佛旧世海疆就在身后一样。

  而那刚刚从灭世的灾劫之中挣脱开来的诸修,也在心有余悸的顷刻间,惊讶的看着那浓烈的昏黄雾霭在室外被撕裂开来,进而,在无垠的苍莽汪洋之上,属于楚维阳的身形显照,巍巍乎,似是那世外天地之间的唯一。

  而也正是在这一眼的洞照之中,楚维阳看到了天炎子和老禅师略显得狼狈的形神,他们跻身在了超脱的层阶之中,但也好似是险些在与原始凶兽的厮杀与攻伐之中,彻彻底底的形神俱灭了去。

  饶是此时间看去时,两人的形神也朦胧而灵虚,正在虚实和有无轮转的过程之中,渐渐地从某种灵虚的概念里重新将形神重聚。

  而相比较天炎子和老禅师,则邢老道人的身形略显得安泰了些,借由着那原始凶兽引动的灭世风暴,在那远比浊世天宇化成的熔炉更为磅礴的血焰的“锻铸”之下,那邢老道人的本命法宝不曾被熔毁,反而真个在最后的纵身一跃之中,成就为了先天道器。

  那是蕴藏着万象浊气俱全的道场天宇的先天道器,那是蕴藏着邢老道人形神与道法本质的先天道器。

  此宝器的存在,使得邢老道人纵然无法在那层出不穷的被撕裂开来的战场上,与原始凶兽抗衡,但是在真正定鼎生死的现世攻伐过程之中,却始终能够以先天道器本身,紧锁着己身的形神与道法不灭。

  这刹那间,是真正的一尊略显得灵光黯淡的五色大鼎,在疯狂鲸吞着万象浊气的过程里,像是从一方满蕴雷磁的寰宇之中,重塑着邢老道人那略显得残碎的肉身道躯。

  而这一刻,当楚维阳观照着旧世海疆的时候,亿万群生,芸芸诸修,也在注视着楚维阳。

  在这样相互之间的观照里,这刹那间,随着楚维阳轻轻的开口,是煌煌雷音从苍茫的深处,撕裂着一切有相,映照在旧世的天地间。

  “神境之上,跃出樊笼,洞开天门而证道,仅只一步矣。”

  “然则,这证道之一步,亦有诸般分别,今吾立身至上,遂有重重体悟,说与汝等诸修。”

  “此间差别,或可列分三重,一曰仙,一曰圣,一曰真。”

  “仙者,修持无上至道,功行圆满,而形神道法无漏,驻足于神境绝巅,以此圆融一道,统御形神道法,糅合而跃出樊笼者,以形神道法浑一于至道而超脱者,或曰玄仙、元仙、灵仙、阴阳仙。”

  “证此境者,可得逍遥,然世事沧海桑田变化,长生寿数寄托于一道者,终要因道之演变而一同变化,一朝道法更易改换,或能因之而恒久变演者,仍得顺遂,若难以随道而变演者,则需历劫以传续至道,大抵万载,当有此一难。”

  说话间,楚维阳看向了天炎子与老禅师。

  “圣者,或以一道演万象周全,此道既存,则无量变化咸皆在掌握之中;或以形神之妙,容纳万象周全之器与界,立身苍茫之外,以不变应万变者,或曰仙君、道君、元君、灵君。”

  “证此境者,可坐看沧桑变化,避劫而得大逍遥,然凡事到底有始终,若天地生,若乾坤灭,周全万象,浑圆寰宇,终需得无垠苍茫来洗炼与冲刷,故此境量劫易躲,无量量劫难过。”

  说此话之间,楚维阳看向了邢老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