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十七章 苏联之行(中)(2 / 2)

莫洛托夫的脸一黑,这不是当众打脸么,而且还想把我架在架子上下不来台,社会主义优越性岂容小视!“这确实是一些暂时性的情况,但是您也见了,我们在莫斯科、史达林格勒和车里雅宾斯克都建设了大量的拖拉机和大型农用机械生产厂,一旦等这些企业都全面投产了,我们的农业也能实现机械化,凡事总有一个过程的。”

“可是这个过程需要好多年。也许五年,也许八年――我没有丝毫怀疑贵方的制度优越性,但是这是事实。”

莫洛托夫脸更黑了,忿忿地想:尼玛我不知道这是事实么?但是苏联没钱啊,买钢铁便宜,买拖拉机收割机贵,所以第一个五年计划在规划的时候就用彻底剥削和暂时牺牲农民来换取了“好钢用在刀刃上”的效果,只能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苏联获得了自给产能后才选择农业机械化。

心里不爽,脸上还是只能装出一副云淡风轻打肿脸充胖子,“伊莉雅小姐,您的建议实在是充满着仁爱和慈善,这一部分的工作,我们在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已经有规划了,但是目前我们拿不出那么多钱来。”

“这还不简单?我们可以给你们提供资金啊,就像美英银行家的投资一样,只要你们承诺所贷款的资金全部用于采购德国产的农用机械和车辆,我们可以介绍德意志银行压低贷款利率,减少贷款担保。你们可以直接借贷马克的。”伊莉雅故作天真状的回答。

“但是,如果全面从外国采购这些车辆的话,这笔支出会远远超过我们的还款能力。自己生产的成本将会低得多……”莫洛托夫想要贷款,也想加快农业机械化,但是他知道在这个领域浪费太多外汇是不划算的。

“既然莫洛托夫先生担心花费的问题,您这样办是否可行――我们不采用贷款的方式,采取直接贸易的方式,使用贵国的富于产品交换这些机械,这样的话,既能刺激双方的贸易,也不会造成贵国背上更沉重的外贸负担。而且如果贵方还有顾虑的话,我们可以采用‘来料加工’的合作模式,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成本贵国可以使用矿石和煤炭来替代,这样我们只收取一部分产能代工的费用,收费会低廉很多。具体这算方法你们有兴趣的话可以到时候详细再议”

“哦,如果可以这样做的话,当然很好了,我们可以量入为出――我们不可能再这个领域投入太多――那么,贵方对于我国的什么产品感兴趣呢?”绕了一个圈子后,莫洛托夫对这个建议来了兴趣。

可以不增加外债的情况下把农业机械化提前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内完成,至少是部分完成,这会是很大的一项政绩,史达林同志也会很振奋的。至于德国人想要的,无非是更多的石油和矿石了,咬咬牙多挖一点也就是了。

“我们最近在乌克兰的考察,发现贵国因为需求不畅,导致畜牧业极度萎缩,我们很有兴趣帮助贵国解决这个问题――希特勒总理自从经济危机爆发后,一直对人民的困苦生活感到痛心疾首,一再表示要把提高德国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执政的第一要务。并且对进口农副产品有一定的政府补贴。所以,这是一种双赢的合作。”

“你们只要牲畜就可以了?不需要其他战略资源么?”莫洛托夫大吃一惊,不由出声求证,但是问出这句话就后悔不已,自己那么多嘴干什么,这么好的条件刚才就该一口答应。

“我可以保证,我知道贵国的矿产资源最近产能比较吃紧,我们可以全部使用家畜交易,当然还可以包括谷物和木材。如果你们愿意使用‘来料加工’这种模式的话,我们可以在价格上更加优惠”

“哦,美丽的伊莉雅小姐,您真是苏联人民的好朋友,我想史达林同志也会感谢您的。”

莫洛托夫在取得这个好消息后,立刻向史达林同志做了汇报,表示德国人愿意仅使用农产品作为支付手段,与苏联交易重型载重车辆和农用机械。项目规模超过数千万美元,可以让苏联把本来安排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才开始执行的农业机械化进程提前。

史达林对于能够把那些烂在手里的牛羊卖出去还是很感兴趣的,但是还想是尝试性地想能不能换点别的东西,毕竟用宝贵的外汇买拖拉机太不划算了,毕竟现在买太多的话,那么多拖拉机厂建成后产能最终很可能会过剩。不过莫洛托夫在向史达林建言将来可以让史达林格勒拖拉机厂把富余产能转产坦克等装甲部队。作为装甲控的史达林还是很愉快的答应了这笔交易。

第二天,伊莉雅和维勒安、诺娃等人的名字就在《真理报》上被人称作了“苏联人民的好朋友”。

“花了几千万美元,却最后买了一堆牛羊回来。你这个讨好史达林的举动还真是下血本啊。”着最终签订的合同,诺娃忍不住对维勒安吐槽起来。

“史达林不同于美国总统,在这个国家,一切都是他的,直接行贿那些小钱永远无法打动他的,要想在苏联的行动不受限制,我们就得下本钱拿到那个‘苏联人民的好朋友’。何况,这笔交易也不算亏本――现在苏联的牲口真的是很便宜。”

经济危机的时候,美国的成年肉用羊和猪的价格一度跌到十美元一头,奶牛和耕牛这些大型家畜也不超过00美元,驮马和军马在20~50美元不等。但是这个价格还是拼不过从大洋彼岸运过来的苏联进口畜牧产品。所以美国牧场主纷纷破产。

而且此时苏联正好处在90年开始的强制性集体农庄经济推广的关键时刻,苏联农民阶级的社会矛盾异常尖锐。所以在苏联国内收购这些产品的价格比美国还要低一半以上。

根据最终谈判结果,项目合作金额总计达到八千万美元,德国人将在两年内分批提供大约四万台大型农用机具,采用来料加工模式合作――也就是说德国人出工人和生产设备,俄国人提供生产所需的铁矿石和煤炭。完成后可以让苏联的农业机械化程度上升到0%以上,解放超过五百万的农业劳动力

作为交换,苏联方面将在两年内提供600万头猪、羊类肉用牲畜。和200万匹牛、马。一开始莫洛托夫试探性地询问是否可以使用已经被宰杀的牲畜凑数――即使算便宜一点。伊莉雅很大度的就答应了,但是要求其余活畜必须选择年幼强壮的作为替代。

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苏联人解决了没有资金搞农业机械化的问题。并为灾荒年度不易养殖的大量牲畜找到了出路。

“以后元首的军队一定会走机械化发展的路线――尤其是我们不缺乏石油之后,这已经是必然的结果了。但是这不代表现代战争就不需要畜力。我们在南美牵制美国人的时候,会需要大量的山地部队,将来在罗马尼亚的喀尔巴阡山区狙击俄国人的时候也是一样――这些骡马畜力将来会用得上的。”维勒安着签订好的协议,筹划着下一步的规划。

“哦,我们和俄国人的战争?没有十年的时间这根本不可能爆发?你难道要把这些东西再养上十年?我的神呐。你还是退化回牧场主吧。”诺娃对维勒安那种“胸无大志”的状态感到非常无语。

“不用全部,我们可以把它们用别的办法处理一下。山地部队使用的畜力我们要筛选一下,尤其是各种气候耐受性问题――我可不想西伯利亚矮仲马拉到南美丛林后水土不服还要士兵去伺候他们。其余的么,我们可以参照美国人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