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三十二章太后的指点(2 / 2)


  因为如果蛮族入侵,天下都亡了,那还有什么三不朽?

  高太后认为他在扯蛋,纯粹瞎扯蛋。

  刘瑜回了那一句不相干的话,却正是把高滔滔说动的关键:闻鸡起舞。

  那是什么典故?东晋时期将领祖逖的事迹啊。

  东晋,五胡乱华,衣冠南渡!

  那时节,还有什么三不朽?

  所以刘瑜直接说了,他所谋的,就是要生前身后名,就是要为君王了却天下事。

  这一点,便恰恰打动了高滔滔。

  如果是一个只会宫斗的女人,就算听明白了,也许只会勃然大怒。

  她不是,她是高滔滔。

  她知道东晋是怎么样的处境,她知道自己的从父是怎么样的性子,她也知道大宋如果边事失利,会有什么样的后果。

  所以她没有跟刘瑜再谈下去,直接就让人修书去给高遵裕了。

  “只恐是,从父不肯听哀家之劝。”她幽幽低叹了一声。

  她终归不是皇帝。

  皇帝和相爷的支持下,高遵裕是否能听她的话,自请他调呢?

  她不清楚,因为高遵裕对于功名,不是一般的殷切。

  这一点,不单是高滔滔想到,连宫女装束,在她身边侍候的族里侄女,也同样的想到这一点。因为高遵裕对于功名的欲望,当真是很急切的。何况王安石跟皇帝,又都支持他。

  所以这宫女也低声问了一句:“若是曾叔祖不听,该如何是好?”

  “那便很好,从父是高家人,当为高家出力,我高家的血,为这大宋而流,也是天经地义的事。”高滔滔说得极平静,然后挥了挥手,示意那宫女按她吩咐去办,便没有再说下去了。

  会如何?刘瑜刚才说得很清楚了。

  这也是高滔滔为什么要修书,让高遵裕自请他调的原因。

  因为刘瑜说了,如果高遵裕不肯配合,那很好嘛,那他就会把高某人,倚为羽翼,仗为锋矢,然后呢?溃敌千里,建功立业。

  啥意思?就是高某人不听话,那行,老实去当炮灰,青唐有敌人,西夏有敌人,辽国有敌人,千里的敌人等着高某人慢慢去战,啥时候高某人战死了,算是到头。

  如果这话别人说,高滔滔还会骂上一句狂妄。

  但对于连三不朽,都觉得不是自己追求目标,要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刘瑜,高太后却知道,这事,刘瑜是真的做得出来,她有一种感觉,刘瑜的眼光,似乎能看到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人,所看不到的地方。

  刘瑜见到皇帝时,倒是没有如见太后那么可怕。

  他也没有矫情,直接说出自己在王安石家里,就已知道皇帝是谁,只是当时皇帝没挑明,他也不好行礼。他这么一说,皇帝听着有趣,倒也就笑起来:“卿有赤子之心!”

  皇帝觉得刘瑜这个很老实。

  这人的第一印象不错,后面的沟通,就很好说了。

  至少皇帝是有热血的,他对于刘瑜的美芹六论,很有兴趣。

  特别是说到关于间谍和情报之一部分,皇帝很激动,因为刘瑜过来,并没有和他诉苦,没有如章惇之前所汇报的,对于去秦凤挂名有很大怨念。刘瑜来了之后,和他讨论的是建立战略特种部队,以及完善情报组织。

  这一方面,不单是皇帝,王安石也好,曾公亮也罢,欣赏刘瑜的韩琦,讨厌刘瑜的文相爷,都承认细作事,无可以与刘瑜并肩者。

  刘瑜愿意讨论间谍事务,说明接受了去秦凤以后,专心搞间谍工作,皇帝当然高兴。

  可事情上,是这样吗?